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后,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研究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各国开始争夺6G标准的研制优势,虽然6G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6G标准化竞争较为激烈。为了继续在通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亟需开展针对6G的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中国工程院张宏科院士研究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发表《6G关键技术标准化的思考与建议》一文。文章从发达国家6G技术研究、6G标准研发的国际合作、我国6G技术研究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全球6G标准的发展现状,分析6G相关潜在关键技术,构思6G标准化发展过程,研判部分技术方向对6G标准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6G技术和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无论是5G的主要专利申请量、商业化运用还是全球性的科技标准设立,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然而,随着5G的逐步规模化商用,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成为“产学研”各界新的关注热点。6G是获取全球网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础领域,也是构建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推动电子消费、数字贸易的重要数字“新基建”,将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构建提供新助力。
目前,国内外的6G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竞争情况异常激烈。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进6G布局,通过联盟合作等方式,加快推进6G关键技术研究,抢占6G标准制定高地。主要的合作组织有美国的Next G联盟、日本的Beyond 5G、欧盟的Hexa-X、中国的IMT-2030等。然而,在与6G相关的潜在技术研究上,发达国家已有较大优势,如美国的太赫兹、日本的轨道角动量等技术在6G通信上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国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着基础薄弱等短板,面临着发达国家主导技术垄断的风险,表现在6G潜在关键技术储备不足、6G发展计划的时间靠后、理论创新尚需突破等。因此,为了继续在通信领域保持6G的领先地位,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我国亟需开展针对6G的技术和标准化研究。
文章立足当前6G标准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6G相关潜在关键技术,构思6G标准化发展过程,研判部分技术方向对6G标准化过程的影响,以期为6G技术和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当前,全球6G研发已经展开,各国都积极抢占6G技术战略优势,争取获得通信领域的主导权。美国、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始为研发6G标准技术做准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讯组(ITU-R)、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也针对6G研究提出了规划和建议,并确定了研究计划的时间表。2021年初,ITU-R启动了《IMT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研究工作(即6G愿景),完成了面向IMT-2030(6G)的愿景建议,就IMT-2030(6G)的愿景达成全球共识,将于2026年确定需求和评估方法,2030年完成6G规范输出。2019年,3GPP公布了6G研究时间表,将于2023年开始6G研究,2025年下半年开始进行6G技术标准化,预计2028年下半年将会有6G设备产品面市。欧盟则开始实施第九期“地平线年开始6G-非地面网络(NTN)研究项目,旨在设计和验证6G网络充分集成NTN关键技术,推进标准化工作。移动通信领域正以6G为契机进行着一场新的技术竞争。
美国在6G技术研究领域积极推动太赫兹等6G潜在技术的研究。2019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首次公开了用于6G技术测试的95 GHz~3 THz频段的太赫兹频谱。美国Keysight公司在2022年3月获得了FCC授予的首张6G试验许可证,开始研究基于亚太赫兹频段的扩展现实和数字孪生等应用。太赫兹技术成为6G研发的重要技术,美国因启动较早、投入较多而在此技术方向表现出显著优势。除了在太赫兹技术方向有领先优势,美国在卫星互联网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推进“星链”计划,致力于发展覆盖全球范围、以卫星为核心的网络系统。截至2022年7月24日,“星链”计划已经成功地将超过2800颗卫星送入轨道。5G与低轨卫星的互补性可推动低轨卫星发展,相关技术是未来6G的重要组成部分,“星链”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美国6G技术的发展。
韩国率先实现了5G电信商业化,拥有5G技术的良好基础。2019年,韩国建立了6G科学研究团队,三星公司也设立了6G研究中心。2020年4月,韩国为了确保6G的发展,深入研究了6G技术开发项目的可行性,涉及科技、政策和经济等领域。《引领6G时代的未来移动通信研发策略》(2020年)明确提出了韩国6G的规划、策略目标、支持举措。韩国计划在2026年发布6G通信模拟器,在2028—2030年成为全球首个将6G商业化的国家。2022年,韩国LG公司成功利用6G太赫兹频段在320 m或更远的直线距离上完成通信信号的传输。此外,韩国计划于2031年发射低轨道卫星,开展相关技术测试。
日本高度重视6G的技术研发及标准制定,在太赫兹技术所需的通信电子材料方面处于近乎垄断的位置,率先研究出太赫兹无线传输芯片并实现低成本的太赫兹通信,具备了高速数据传输的能力。尽管验证了太赫兹通信,但6G的穿透能力弱、传输距离短,因而使用轨道角动量技术,将个数为5G数倍的电磁波进行叠加传输以增大信号传输距离。目前,日本在6G标准制定和技术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的6G Futures研究中心由伦敦国王学院和布里斯托大合创建,汇聚了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众多学者,专注于6G在交通、能源、医疗等垂直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德国主要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并与企业进行协作,以尽早将6G技术应用于实际场景,率先在260 GHz频段上完全实现太赫兹信号的接收和传输。尽管相应传输距离仅有1 m,然而如果采用6.5 cm的透镜天线,传输距离将增加一百倍左右。德国与日本联合发展的300 GHz频段通信技术和完整的收发系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芬兰率先发布了6G的,将“泛在无线智能”作为研究的核心理念。2018年,芬兰启动了6G重大研究项目,将无线通信方案、器件设备研发、分布式系统通信、生态系统构建作为主要的战略研究方向。芬兰也积极与日本、新加坡开展合作研究。
发达国家积极探寻有关6G标准研究的国际合作。美国积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研发以抢占6G领先优势。从2020年开始,美国与韩国、欧洲等开展6G技术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关键技术等形式,试图把握新一代移动通信领域的线年,美国与日本联合投入45亿美元来促进6G以及网络安全领域的协作。2021年5月,美国、韩国就加强6G、半导体等产业合作进行协商。Next G联盟是美国企业主导,与欧洲、日本、韩国等主要信息通信公司联合创建的电信行业解决方案联盟,旨在推动6G研发、测试和商业应用的全过程合作。2022年2月,Next G联盟发布《6G路线G的长期目标、技术路径和发展方向。同时,美国政府强调从政策措施、资金援助、科研项目等方面推进6G研究。
韩国也在积极寻求与各方合作。2019年,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和芬兰奥卢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旨在联合研究6G网络技术。2021年,韩国和美国签署联合研究协议,就6G技术的未来发展、加强联合研究等达成共识,从而启动6G的共同研究。日本设立Beyond 5G推进战略,大力推动6G技术集成研究,与欧盟的Hexa-X、美国的Next G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开展6G的联合研发。
欧盟加强公私合作,积极布局6G研究项目。6G重大项目Hexa-X、Hexa-X-II分别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正式启动,合作伙伴数量从20多家扩大到44家,目标是实现6G愿景、引领关键技术研发、探索可能技术路径、构建新型网络架构。2022年6月,欧洲的6G智络和业务产业协会与中国的IMT-2030(6G)推进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6G发展协议,计划在6G的未来方向、核心技术、标准规范、试验测试等方向展开深度协作,共同促进6G标准建立和产业生态的全球性协调。
我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2018年即提出了6G的愿景和相关要求。2019年,IMT-2030(6G)推进组成立,为6G技术研究提供有力保障。在成立后的3年期间,推进组公开了6G和关键技术研究报告。《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2021年)完成了6G的潜在技术研究与相关应用分析。《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2022年)则在已有基础上,对6G的发展推动因素、标志性特征、市场应用走向等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在国际合作上,IMT-2030(6G)推进组在2022年6月与欧洲6G智络和业务产业协会达成协议,共同促进6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生态构建。
我国的通信企业也在积极布局6G。2019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表示已经建立了6G开发实验室,开始对6G的相关科学和规范进行深入探索。2020年,华为与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动“空天地”一体化发展,在6G的相关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目前,相关企业在6G技术探索上有所突破,如“通信方法及装置”专利已经可以应用到6G系统中。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开展了6G研发工作,与高校和企业合作研发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和相关标准。其他企业也启动了6G的相应探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6G研究小组,重点探讨6G网络架构。OPPO研究院在2021年公开了首份6G,阐述了关于未来通信网络结构的具体方案。Vivo通信研究院在2022年7月公布了关于6G服务、能力与使能技术的研究报告,阐述了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从国际合作以及国内合作的研究现状来看,各国都启动了6G研究,如设立6G相关研究组织、确立6G研究计划、发布6G和研究报告、开展6G合作与潜在关键技术研究等。这些工作都为我国后续6G研发提供了参考。为了抢占6G标准化的领先优势,需要结合6G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开展有关6G标准化的探索和思考。
有关6G标准制定的国际行动尚未正式开展。为了实现6G的标准化,需要从现有技术和应用场景中进行探索。6G将在算力网络、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全息通信等多个应用场景和领域得到广泛的支持,为实现真实物理世界的数字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支撑。未来6G标准的制定将与这些场景、技术和领域有着密切联系,6G标准化进程可据此推进。
算力网络是一种基于算力资源分配的服务,能够依照各种商业需要,对云、边缘、终端进行有效的分布,以实现存储、运算以及网络资源的高效管理。网络发展的新趋势是网络和计算融合,企业和个人客户不仅需要网络和云,还必须灵活地将计算任务分配到恰当的位置。为了满足新一代网络服务的业务需求、动态配置计算资源的轻量化要求,业界提出了算力网络的理念。在6G时代,网络中以算力为核心的服务将无处不在,网络将不再仅仅进行数据传输服务,而是转变为集存储、计算、通信功能服务为一体的信息系统。
在制定算力网络标准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国际电信联盟(ITU)中,SG11和SG13研究组已经成功设立了Y.CPN、Y.CAN和Q.CPN等系列标准,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进行了计算优先网络框架(CNF)等系列标准的研究。2019年10月,中国电信研究院在ITU成功立项“算力网络框架与架构标准”(Y.2501),这是算力网络领域首个设立的国际标准,用于规范算力网络的框架和架构制定。2021年7月,ITU正式批准了Y.2501标准,为算力网络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算力网络标准作为我国的原创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