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提到: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工程建设空间。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保障以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集聚区空间需求,合理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新引领作用,支持有科技成果转化背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未来先导产业集群空间布局。鼓励国际科学交流中心与会展中心建设,为科学技术共享交流、未来网络信息交互、先进制造成果展示提供空间保障,助力打造科研要素集聚、创新创业活跃、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服务完善的国际一流合肥滨湖科学城。
201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共同印发《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2017-2020年)》。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曾介绍道, “《方案》明确了以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为四大方面的重点建设内容,这就是科学中心建设任务的框架体系,我们也可以简称为‘2+8+N+3’。 ”
“2”就是指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积极争取新的国家实验室。“8”就是争取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HALS)及先进光源集群规划建设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现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等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 “N”就是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建设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离子医学中心等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推动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研究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在该细分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3”是指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