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货车满载拆卸下的霓虹灯招牌的图片在网络上广传,发出此图片的网民声称,香港计划将屹立了半个多世纪的霓虹灯招牌全部拆掉。
当年内地也趁着风潮挂起霓虹灯,但随着更为先进的LED灯箱等新的广告牌形式的出现,霓虹灯也在逐渐消失。
在五六十年代,为了打造世代相传的“金字招牌”,无论是五金店、理发店、小吃店,哪怕店面再小,老板都会花很多心思,想出一个好名字,再用霓虹这种最引人注目的方式展示出来。
当时弥敦道一栋大厦的一整面墙,都被松下的“乐声”广告牌覆盖,这个由4000多支霓虹灯管制成,高20层楼的广告牌,甚至被写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1926年,上海南京路的伊文思图书公司橱窗内,来自国外的霓虹灯英文字“ROYAL”率先展示在上海市民面前。
经济发展后,内地的文娱也逐渐建立起来,就这样,内地不再跟风香港的时尚,霓虹灯开始在内地街道上“退场”了。
当时的香港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并且经济远超内地,所以香港流行的审美,在那时自然也就成了内地人心中的时尚风向标。
1963年,电影《苏丝黄的世界》上映,影片中身穿旗袍、风情万种的女郎苏丝黄,和湾仔的,成为香港的代名词。
王家卫御用摄影师杜可风说,“霓虹世界,是个眼花缭乱、华丽鲜艳的世界,是个稍有不慎就会跌足的亦幻亦真的世界。”
所以类似于赛博朋克这种追求不同感官的艺术风格,也常用霓虹灯作为其主要元素,去表现城市旖旎繁荣的衰颓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