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秦淮灯彩甲天下,穿行于十里流彩间,看的是万家灯火,品的是浓浓年味。秦淮灯会青年传承人顾传敬,从五六岁起,就跟在父亲顾业亮身边学看制作花灯,接下来与顾传敬一起,穿越如梦似幻的秦淮灯会,感受灯彩的温度,聆听传承的旋律。
据顾传敬介绍,秦淮花灯种类很多,有着三百多种,有比较经典的荷花灯。还有比较可爱一点的兔子灯,寓意突飞猛进。有麒麟送子灯,希望早生贵子。不同的花灯有着不同的寓意,秦淮灯彩是一个多种非遗的集合体。就拿最经典的荷花灯举例,一共有62道工序,从最开始的做骨架,把竹子劈成需要的大小,一刀下去很考验着力点,如果劈得不对称。如何把它给掰正,这里头有很多的学问。如果不在正中的话,靠自己的手感一点一点往旁边去推,顺着竹子的纹路来,然后到竹节的地方要带把劲。
正常做一个三十到五十厘米的荷花灯,竹子厚度是一到两毫米,宽度按照做灯的不同部位有的大概是五毫米,有的是三毫米,甚至有的是一毫米。一不小心就容易劈到手,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活。配好的竹子先进行细加工,用铁丝把竹子给扎起来了,给灯去裱糊。接下来去做荷花灯的花瓣,然后用模具压出荷花的花瓣纹理,最后进行装饰,把花瓣贴上去。
顾传敬回忆道,当时自己第一次做灯会,厂里的老师就安排了一个简单的任务,做两百个圆,自己做到五十个的时候,手就已经累得不行了,弯到一百个的时候,手基本上就动不了。圆弯得椭圆不像椭圆,正圆不像正圆,感觉就是歪七八扭的。
做灯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比如说是十厘米的圆,下料子就要准备三十二公分,弯这个圆就不会变形。做灯是一个立体的,把工科的三视图套用到做灯上面,这是一个由看到想到变成现实的过程。灯彩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放松的手段,自己想到什么、自己喜欢什么,通过灯彩去表达出来,就跟画画、拍照片、写书法一样,觉得进入了灯彩的世界,进入了一个自己的能掌握的世界。
父亲顾业亮对儿子顾传敬面授机宜,这是自己在二十四年前做的龙灯,现在看来,把自己想象成二十四年前的时候,把自己一步一步代入到当时做灯的环境里面。这个爪子之前是用金边裹的,给它稍微整成一个平面的,稍微改一下是可以的。一定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演变,怎么样把灯彩用年轻人的眼光做得更美,这就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做更美的前提之下一定要守住基本手艺。
顾传敬的父亲顾业亮提到了“守正创新”,首先作为一名秦淮人,是做秦淮灯彩的传承人。秦淮灯会最大的特点是讲好本土文化,比如说大成殿一定要讲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的设计理念,比如说两小无猜、青梅竹马,都是南京本土的东西,故事也发生在南京,去通过灯彩来传递这种传统文化的声音。做灯跟老百姓息息相关,跟生活又息息相关。非遗传承人讲究的是见人、见物、见生活。
顾业亮说曾去过50多个国家,他说,一定要去讲好中国自己的故事。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顾业亮教外国友人学习扎花灯。2016年英国伦敦举办“伦敦设计节南京周”活动,顾业亮与活动推广大使合影。2018年捷克“欢度中国年”活动,顾传敬教外国友人学习扎花灯……
顾传敬坦言,越来越感觉到自己肩上的不仅是传承家族的使命,而且更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把非遗技术传递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顾传敬看来,每盏亮着的花灯都照亮着传统文化的道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接过父亲手中的灯。不光是做灯,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传统文化,让秦淮灯会成为认识中国文化的窗口,让全世界人民都认识秦淮灯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