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灯彩图》创作于明中后期。为绢本长卷,工笔设色,长266.6厘米,宽25.5厘米。原画无作者款识及印章,也没有关于作者身份、作品创作时间的信息。
最先对这幅画做出考证的,是当代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他在该图上题跋“此明中画师所作上元灯戏图意,写当日金陵秦淮一带居人于上元节日欢腾游乐之景”,并命名该图为“上元灯彩”。徐邦达明确了画作的创作时间、描绘地点和表现主题,为《上元灯彩图》研究定下了基调。此后,杨新对这一说法做了进一步考证,认为此画创作时间应在万历至天启年间,所画地点应是南京秦淮河往北的内桥一带。
第一部分,以横跨河上的三孔石桥为焦点。桥面上,往来灯市的人群摩肩接踵。岸边垂柳飘拂,房屋临河而列,透过雕栏画栋可以看见人们置宴围坐。
这座三孔石桥为南京城南的内桥。内桥,“旧名天津桥,又名虹桥,即六朝旧内门也,在宋行宫前”。以内桥为界,西为运渎,东为清溪。运渎自内桥向西依序流经会同桥、太平桥、鼎新桥。明清时期,这一区域市肆云集,鳞次栉比,为南京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会同桥(又称“鸽子桥”)桥北横街为珠宝交易市场,又称“珠市”。太平桥(又称“笪桥”)更是旧时元宵灯市所在地。
核心部分的视觉焦点是以太湖石叠成的鳌山,透漏的山石坡冈之间,布置着各类民间故事人物主题的灯饰,引来观者如云。两座回形楼肆之间,是开阔的市场空间。热闹的灯市中,灯架耸立,人头攒动,人们手中持着鱼龙、鸟兽、花卉等各色灯彩,形态各异,精美绝伦。沿街店铺和广场地摊上摆放琳琅满目的商品。
第三部分,为街市交汇之处。两侧酒楼对峙而立,数丈高的松棚悬挂着两盏巨大的花灯,与市场中心悬灯的松棚相呼应。手持花灯的百姓和贩卖文玩的小摊零星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