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以来,中国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发,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由贸易区合作。2020年发布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等自贸合作协定,与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或地区签署升级协定或协定进入第二阶段,并与东盟十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如今,中国自贸区合作覆盖范围已涉及亚洲、欧洲、南美洲等地,自贸区网络建设在各方面提升至新高度,形成与“一带一路”倡议交相辉映的对外经济交往格局,自贸区建设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开始与各国和各地区开展自贸区谈判。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协定,开启了区域自贸区合作进程。2007年,中国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2008年后,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提出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自2008年同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起,中国开始与各方进行广泛的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内容同时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中国对外自贸区合作在数量上迅猛增长,在已生效自贸区的升级谈判、新自贸区谈判等方面不断有所突破。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是中国首次提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自贸区建设目标。2014年12月,习总在主持中央局集体学习时强调,“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2015年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对这一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与各自贸区合作中最早开启的一项合作,为后续RCEP的签署奠定了基础。在2012年东亚系列会议上,东盟十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共同发表《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联合声明》。经过27轮谈判、8次部长级会议、4次会议,东盟十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新西兰在2020年11月15日召开的第四次RCEP会议上正式签署RCEP。作为一个超级自贸区,RCEP覆盖的人口、经济体量和贸易额约占全球30%,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到2025年,RCEP有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RCEP的签署标志着“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带一路”为中国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提供了重要平台。以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为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形成的走廊网络,覆盖了中南半岛各国和中国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效推进了中国与中南半岛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相较于传统的碎片化自贸区合作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自贸区合作在对象上更为广泛和密集。中国的跨区域合作伙伴数量居于东亚第三。其中,中国与智利、哥斯达黎加、格鲁吉亚、新西兰、秘鲁既签署了自贸协定,也签署了“一带一路”协议,占比超过已有跨区域自贸区合作的一半。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影响、相互包容,促使中国在全球层面与更多国家开展深化经贸合作,进而推动全球性自贸区网络的形成。一方面,自贸区合作可以促使“一带一路”合作向纵深发展。如2018年11月,中国与智利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21年,智利参议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智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修订自由贸易协定及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的议定书》,智利自此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深化自贸关系的拉美国家。作为地理距离相隔较远的两国,稳定的经贸合作有利于强化智利对于和中国加深经贸合作的意愿,从而促成“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地。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签署也对于自贸区合作有着重要的带动作用。2015年,中国同格鲁吉亚签署《关于加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备忘录》中提及“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可行性研究,是双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举措”。2015年4月,中格召开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并于年末启动自贸区谈判,最终于2016年完成所有谈判。同样的,中国和新西兰于2017年3月签署《关于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安排备忘录》,并在《备忘录》中提及优化升级《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同年4月,双方开始自贸协定第一轮升级谈判,并在两年内快速完成六轮升级谈判,实现中—新自贸协定升级。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目标以来,中国面向全球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构建全球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贸易创造效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的自贸区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从自贸区贸易额所占中国贸易总额比重来看,虽然整体占比仍然不高,但相较于2014年至2015年的27%左右已上升至接近30%的比例。同时,从贸易增长率来看,2014年至2021年间,中国自贸区贸易增长情况显著优于贸易总额增长情况;尤其在2021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自贸区贸易增长率暴涨30%,高出贸易总额增长率7%,说明自贸区对中国贸易发展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构建全球性自贸区网络使“一带一路”建设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实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建设自贸区有利于增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发展动力。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通过消除贸易壁垒,使商品与服务在其成员之间得以自由流动,促进自身的经济增长。自贸协定一方面清理了服务、投资的障碍,为自贸区内服务贸易及投资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自贸伙伴之间的市场准入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自贸区内投资环境与贸易环境更加透明、规范,对外贸易不可控因素减少,运营成本下降,竞争优势加强。
第三,构建全球性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有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规则。20世纪后半期全球化发展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伴随着超级全球化时代,全球贸易高速增长,跨国制造业呈现碎片化趋势,即增值链的分割使得产品的每个生产阶段都得以在其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完成。但当全球贸易带来发展不均、失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它便成为部分国家在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问题时的重要归因,孤立主义、“本国优先”主义等情绪便会逐渐蔓延。近年来,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新一轮“涨潮”。构建全球性自贸区网络有利于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自由贸易规则,打破贸易壁垒,部分抵御由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关税成本增加。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