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彩票:河北有了一座超酷博物馆年轻人抢着去

  •   这批香樟木佛最初是由一位日本藏家从浙江东阳订购的,总共700多尊,在日本的寺庙存放了很多年。唐宋

    特       价: ¥ 0
  • 咨询热线:400-666-2522

  这批香樟木佛最初是由一位日本藏家从浙江东阳订购的,总共700多尊,在日本的寺庙存放了很多年。唐宋风格的雕塑,很珍贵,而且自带香味,辗转几十年后才回流到国内。

  博物馆的位置是在半山腰的寺庙中,项目用地是寺庙最后面的仿宋式三间大殿,外表看起来,是国内寺庙建筑的常规制式。

  我们觉得需要用当代的设计语言和观念技术去诠释这个充满精神性的场所,就像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光之教堂”,传统庙宇也可以有全新的表达方式,对当代人,尤其是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

  给定的内部空间挺不错的,主殿空间开阔,近20米高,进深大概有16.8米,所以我们就以佛文化里的“佛塔”为原型,做了个“建筑之中的建筑”,立起了一座空心的壳体结构的佛塔。

  塔总共有7层,展陈了155座木佛,因为“绕塔”本身就是一种祈福的行为,所以我们倚着塔身,构建了3层的环廊。

  由一层环廊进入塔的内部,首先会看到地面中心近6米高的千手观音像(带莲花底座),环绕它一圈的是约30尊化身观音的立像,仿佛站在洞窟内,像涟漪一样一层层向上,驻足向上仰望,能够感受到一种万象森列、圆融有序、无尽深远的意境。

  这些香樟木佛,颜色是深浅不一的,我们希望塔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木质雕塑,来中和佛像的色彩差异,所以在壳体结构外层都密密贴上了木质的表皮。塔外层镶有金色的《金刚经》。

  顺着楼梯向上走,是二层的环廊,光线比较暗,我们设置了一些投影信息,比如说观音的手势、观音四大修行地等内容,以及佛龛。

  顶层是“圣观音堂”,为11米高的环形平台,中间立着两个背对背的圣观音像,头顶是整个佛塔最亮的光晕。

  这个结构在实施过程中,承重物必须要先放在结构位置,于是当时就放置了一个跟观音像差不多重量的物件,便于整体调节产生合适的结构强度。

  在这层还可以看到108座小的木佛,每个约20厘米高,我们借鉴曼陀罗花的意向,设计了承托小佛像的底座,如花瓣般的佛座层层汇集于顶端的一处光明。

  “圣观音堂”也是整个济心寺的最高点,透过窗格,能够看到群山,天气晴好的时候甚至能看到远处的大海。

  所以第一步做的,就是把周围墙面和地面的颜色都压暗,然后在玻璃窗上贴了一层膜,透光率是9%,只允许部分日光进入到回廊,形成整体柔和的状态。

  这样游人从门外进入到里面,首先感觉是比较暗,进入佛塔内部后,陡然变亮,而且最亮的光是给所有的佛像,每尊至少有两盏灯照明。

  尤其这30多座等身的化身观音像,都是整块香樟木雕刻而成的,放在现在的话,这样的东西很难做了,因为目前国内这种尺寸的香樟木很少见了,都是靠进口。

  传统上,南方匠人喜欢用香樟木做雕塑或者家具,因为它有气味,做的衣柜不生虫。我们这一批木佛里有白樟和红樟,红樟的味道要更为浓烈一些,你进入大殿都能明显闻到它特殊的香味。

  千手观音和圣观音是仿唐代的风格,形状庄严,面相饱满,胳膊、腰、腿、手也比较粗。这种技术也就是上个世纪的手艺人才能有的,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很难能够做到它那种厚重感。

  等身的观音木佛,包括108座小佛,就是偏宋代的风格,更为苗条,小佛像的开脸,身材和花鸟的处理就比较精细了。

  因为在北方,尤其是山里气候温差大,木佛是比较容易干裂的,所以木佛博物馆的团队还请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专家,给出了一套保存修复方案,大约每隔两三年都要重新涂上一遍天然漆来做保护。

  我们提取了“经卷”的意象,在四面天花悬置了发光灯箱构成一排排竖状,文字字体是我们团队成员从赵孟頫的碑文里转化而来的,然后结合讲经堂主题,分别使用了《佛说阿弥陀经》和《药师经》。

  假如说一个人在里面坐禅,往上仰望的时候,就会发现会形成无尽向上生长的瀑布流,有点类似于像《黑客帝国》里面的那种飘动的数字,能够产生一种“赛博科技感”和戏剧性。

  无论是讲经或者抄经,都需要一种静谧的氛围,所以在墙面使用了吸音板,保证声学效果比较好,把大门给关上,是比主殿要安静很多的。

  木佛博物馆的前面是大雄宝殿,两者之间原本是由一段很陡峭的坡路连接的,那我们就借鉴了“婆罗浮屠”的原型,将这个坡路改造成“云台”,共7层,用了水洗石的材料,像祥云一样的曲线,一层层扩散开来。

  通常来讲,大家在寺庙会通过燃香的方式来祈福,但因为我们的博物馆里面都是木佛,而且观音文化本身跟水有密切的联系,刚好寺庙内部有一个天然的山泉眼,我们将泉水引过来到云台前的池子里,放置一些木碗、木勺,进行一个特殊的“水供”。

  首先的难点是这批木佛尺寸差距很大,最大的有6米,最小的只有20厘米,需要反复比对尺寸与展陈场景相适配。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我们在存储木佛的仓库里,制做了1:1的塔身局部模型,测试尺寸、结构、饰面、灯光等各个实施节点。

  每个洞口,是有足够的空间让每一尊佛像立在那里的,但是假如遇上地震,它会左右晃动,所以我们单独设立了固定支架。

  用铜材料3D打印的,像枝叶一样结合整体造型里,佛像本身是不能用钉子的,那我们就用比较细的鱼线,让它与莲座保持一个稳定的连接。

  为了木佛的保存,我们还设计搭配了整套恒温恒湿的系统,结合整体的空间形式,尽量消隐于空间之内,不去分散游人的注意力。

  而且它是一个室内空间,是不能够上大型机械的,山上的施工条件比较艰苦,水、电等基础设施都要重新搭建,就连运输的成本也比一般的都要多。

  我们都已经记不清跑山上多少遍了,光是贴木皮就要反复试验,因为它是一个二维的长条木皮,贴在三维的曲面上,要达到一个比较柔顺的状态,都是需要现场工人和设计师反复去讨论。

  整体来说,我们用当代的设计语言来诠释一种传统文化的精神,不过所谓的“创新”并不是拍脑袋凭空设想一个博眼球的设计,而是从佛文化里提取原型,包括佛塔、曼陀罗、经卷、洞窟等,从历史原型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变型,让新生于旧,激发当代的新体验。

  我们希望木佛博物馆是一个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交流场所。在欣赏造像艺术的同时,让人保有谦卑之心,感悟佛学的深远思境。空间的内在能量就是将每个观看的人真正融入到这个场所当中。